![]() |
近期,在全球互联网上出现了大量具有争议的人工智能生成视频。这种趋势似乎已经蔓延到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在一段被网友疯传的视频中,印度演员帕纳姆.潘迪(Poonam Pandey)在喜剧演员萨梅.雷纳(Samay Raina)的YouTube节目(即《India's Got Latent》)中亲吻了后者。这段视频引起了如此多的关注,以至于两位名人都不得不发布了澄清视频,解释说这是一个假视频,而且是由人工智能生成的。在这个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随着人工智能逐渐模糊了现实与虚构之间的界限,名人的图像、声音和角色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他们的公众形象曾经被认为是其作为名人的最大资产,但现在却成为了一种商品,在深度伪造和数字伪造主导的环境中被越来越多的人加以利用。人工智能的爆炸式增长带来了新一波的威胁,这不仅危及了公众声誉,同时还危及了这些名人的个人权利。
人工智能彻底改变了创意世界,尤其是那些有助于进行艺术表达、媒体制作和有效沟通的工具。然而,这些变化也引发了一些令人担忧的滥用案例。深度伪造(Deepfake)技术现在能够利用看起来非常真实但实际上是完全捏造出来的个体来创建视频和音频。这是一种能够创建出未获得授权却可代表名人的内容的技术。从宣传材料中未经授权的画外音到受到操纵的图形内容,此类违规行为验证了有关各方对于强大法律架构的迫切需求。一个引起重点关注的趋势就是使用了人工智能的语音调制技术。当前所使用的算法可以相当准确地模仿各种声音,这为区分原始录音和虚假录音带来了较大的难题。这种违规行为可能不仅不道德,而且还有可能造成更大的声誉损害以及精神层面上的痛苦。
印度的法律环境
人格权可赋予个人以对其姓名、形象和肖像的控制权,不过这种权利在印度仍然处于起步阶段。相比之下,美国等国家明确认可了这些权利。在印度,涉及人格权的法律框架分散在各种立法之中,使相关的规定变得不够明确。根据第21条有关隐私权的内容所提供的保护并不算全面。公众人物经常会求助于商标法来保护他们的姓名和表达形式,或利用侵权法来针对诽谤或挪用行为提出指控。然而,面对日益增长的数字操纵行为,这些保护仍然是不足的。深度伪造为当代的法律框架带来了新的挑战。尽管当事人可以在2000年的《信息技术法》以及1957年的《版权法》中找到一些救济选项,但这些法规在设计时并没有考虑到人工智能原创内容的复杂性。这为法律系统带来了反作用,即公众人物不得不卷入漫长且昂贵的诉讼程序来收回他们的肖像权。
数字开发的代价
滥用人工智能技术会带来严重的后果。出于伪造代言人或者某些露骨内容的目的而盗用名人图片可能会让当事人蒙受声誉损失、经济损失、情绪困扰以及信任度的侵蚀。
在数字世界中寻找解决方案
针对这些问题,印度必须采取全方位的措施,包括立法,技术保障和提高社会意识。首先,印度迫切需要一个能够尊重人格权的且较为全面的立法。此类立法应明确禁止任何人在未经授权的情况下使用他人姓名、照片、声音和其他特征,违者将受到更加严厉的处罚。
另一个关注点应该是专门针对深度伪造和语音调制的人工智能法规。人工智能生成内容上的水印或受操纵媒体的披露要求也有助于减少对这项技术的滥用。区块链技术可用于验证数字内容,并为名人提供保护知识产权的工具。
公众意识活动可以提高受众区分真实内容和虚假内容的能力。提高媒体的整体素养将减少对于虚假名人素材的需求,从而减少创作此类作品的动力。同时,名人及其代表必须对未经许可使用其形象的平台保持警惕,并在这种情况下迅速作出反应。
印度可以从国际先例中学到很多东西。在美国,公开权赋予个人以对其身份的商业利用的控制权,从而提供了明确的法律追索权。此外,欧盟的《通用数据保护条例》为个人信息提供了重要保护,这些保护可能会适用于涉及图像和录音的权利。因此,通过使用平行的框架,印度可以使用必要的工具来武装名人,以便在不断数字化的社会环境中为他们的身份提供保护。
结语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进步,对名人肖像权的不当利用行为预计将会继续增加。积极的立法、先进的技术和不断提高的公众意识有助于人们在不冒犯艺术自由的情况下保护好权利。名人的形象代表着他们的身份,决定着他们会以何种方式赚钱以及他或她离开这个世界很久之后会变成什么样。(编译自www.mondaq.com)
翻译:刘鹏 校对:王丹
主办单位 | :河南省知识产权事务中心 |    2006-2021 版权所有 | ![]() |
地址 | :河南省郑州市花园路21号 | 河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南区主楼8层 | |
联系电话 | :0371-65922162 |   备案号:豫ICP备13010822号-13 |